划重点!人社部解答续签赔偿难题,合同管理数字化或可破企业赔偿困局!
在人力资源管理中,劳动合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,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劳动赔偿风险。如近期人社部针对宋 某咨询的“连续签订两次劳动合同期满,用人单位不续签如何赔偿” 问题给出的答复,为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敲响了警钟。企业要想有效避免劳动赔偿风险,借助合同管理数字化来优化劳动合同管理,或成不错的选择。
一、精准识别合同续订情形,规避违法终止风险
依据人社部答复,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且劳动者不存在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、第二项规定情形,劳动者提出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,用人单位应当订立。在传统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下,企业靠人工梳理合同信息,不仅效率低,还容易遗漏关键信息,导致未能及时识别续订情形,引发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。
合同管理数字化系统则可以录入员工劳动合同的基本信息、签订次数、期限等数据,并利用系统的预警功能,提前对即将到期的劳动合同进行提醒。系统还能依据预设的规则,自动判断员工是否符合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,避免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法律风险。
二、系统记录沟通协商过程,降低证据缺失风险
在劳动合同续订环节,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协商至关重要,宋某案例中,单位仅进行口头通知,未留存有效沟通记录,一旦发生纠纷,在举证环节就会陷入被动。合同管理数字化系统可以提供沟通记录功能,企业无论是通过线上消息、邮件,还是线下会议等方式与员工沟通劳动合同续订事宜,都能将相关记录上传至系统,保证沟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三、规范合同条款变更流程,防止违约赔偿风险
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、协商一致的原则,不得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规定。在实际操作中,企业有时会因业务调整,需要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。合同管理数字化系统能够对合同条款的变更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,从变更申请的发起、审批,到与员工的沟通确认,每个环节都能在系统中完成。系统还能对变更后的条款进行合规性审查,确保新条款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避免因条款变更不当导致违约赔偿风险。
四、依据数据优化决策,降低决策失误风险
合同管理数字化系统不仅可以记录合同信息和管理流程,还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,企业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各类报表,了解不同部门、岗位的劳动合同到期情况、续订率、离职率等信息,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。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部门的劳动合同续订率较低,就可以深入分析原因,是薪酬待遇问题,还是工作环境问题,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,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劳动赔偿风险。
在劳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、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,企业面临的劳动赔偿风险也在不断增加,合同管理数字化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劳动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,帮助企业精准识别风险、规范管理流程、优化决策机制,有效降低劳动赔偿风险。